2020年以来,山东省招远市放眼大局,着眼市域,创新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合”字工作法,擘画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圆,以构建“网格+X”多维度服务管理体系筑起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四梁八柱”。
捏沙成团、握指成拳,建立更优配置更强战力更高效能网格化服务管理新体系
多员合一,统筹“人”。打造一支职业化、专业化、年轻化高素质专职网格员队伍。秉持“优化队伍结构,提升综合素质”的工作导向,实施人才引进计划,按照分批推进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0周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专职网格员220名,首批80名已完成招考、体检、政审、岗前培训,全部上岗,正在熟悉社区业务、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第二批、第三批共140名专职网格员聘用,计划分别于2021年3月、4月完成。突出党建引领,配强配齐网格助理员。按照每50户一名网格助理员的标准,依托党员联户,以综治网格为基础网格,在城市社区200个网格配备网格助理员725名,在农村724个网格配备网格助理员5500名,创新将综治、党建、警务助理、人民调解等人员统筹归入网格助理员队伍,由网格助理员担任,实现了“多员合一、一肩多能”。
多网合一,统筹“事”。以“实现队伍精简、职能集中”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整合市域内综治、党建、公安、人社、司法等10部门职能网格,按照“权随责走”的原则,职能部门网格管理事项全部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准入事项,共梳理细化为6项职责、9大任务、70项工作,实现了“多网融合、一网统筹”,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由粗放向精细、静态到动态、分散到集中、局部到全面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费合一,统筹“钱”。坚持“经费集约、科学运用”总基调,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将职能网格运行经费统筹至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全部由市财政承担,有效避免和减少了交叉支出、无效支出,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基层财政负担。落实到长效机制建设上,市委市政府决定每年拿出2000万元,用于保障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运行、软硬件配备、专职网格员薪酬、网格助理员误工补贴。
聚沙成塔、汇流入海,打造功能一体“全科网格”实现高效便捷服务管理
实现问题发现一览无遗。依托建立的“市-镇街-村社-网格-联户党员”五级网格体系,按照“紧贴群众、延伸到底”的要求,把网格工作延伸到群众家门口,要求网格员做到“三知三清六掌握”,即知户情、知格情、知民情,清楚格内重点人员、社会组织和公共设施,掌握格内基础信息、问题隐患、矛盾纠纷、从业就业、违法犯罪和重大事件,实现格内各类信息一览无遗。
实现部门处置一步到位。推行“下呼上应、街呼市应”。建立事件处置“三级响应”机制,根据事件等级,视情况启动村社、镇街、市三级响应程序,按流程办结,并由网格员将结果反馈给群众,实现全流程分级闭环运行目标。推行“网格吹哨、部门报到”。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立网格基础信息互通互联共享机制,破除部门“壁垒”,打通信息“通道”,实现“一个中心指挥、点对点交办”,形成信息联通、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事件联处、服务联合工作合力,使情况掌握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实现督查考核一目了然。坚持用制度管人,进一步健全完善信息掌握、问题处理、效果考评之间相互制约配套的管理机制,坚持“分级考核、分类考核、定量考核”并行,量化、细化、实化考核指标。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公示制度,社区网格内醒目位置设立专职网格员公示牌,做到亮身份、亮联系方式、亮工作职责“三亮”,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联创联动、共建共治,构建“网格+X”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正确规范引导,做大做强社会组织。按照“规范活动类,做实维权类,发展慈善类,壮大服务类”工作思路,动员社会组织参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构建“社会参与、力量协同、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立足民事民办,发动“招远义警协会”等社会组织,协助解决教育、卫生、交通等领域社会问题;依托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广泛吸收专业人士加入基层治理队伍,参与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协同“金太阳”“扬帆助学”等各类慈善组织,开展帮扶救助活动,传递政府关爱和温暖。
增强示范效应,提升社会公众认知。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宣传栏,尤其是互联网、新媒体广泛宣传社会力量在参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方面的作用。加大对社会力量的性质、作用以及典型事例的宣传,创造条件引导和促进群众树立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必须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力量参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作用的正确共识。
推进职能转移,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推动社会力量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承接和参与更多的政府社会治理职能,如事务性服务事项、社会慈善和社会公益事项等。向社会力量开放更多的公共资源和领域,努力形成全方位参与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新格局。(作者:赵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