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鲍静 董凡超 丁国锋
无人机喊话、机器人消杀、机器狗巡逻……这是前不久,江苏省常州市新冠肺炎疫情中风险地区街面上时常见到的景象。
11月2日,江苏省常州市疫情数据报告3例新冠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该市众多科技企业积极响应当地党委政府号召,纷纷通过捐赠最新智能装备、开发数字小程序等方式助力防控一线,减轻了疫情防控工作强度,展示了常州智造硬核实力,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歼灭战装备了坚实的科技铠甲。
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常州市充分发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基础优势,紧盯疫情地域上的特质性,注重疫情防范领域上的特定性,把握疫情控制区域上的特殊性,坚持党政主导,建立疫情常态化管控处置机制,彰显了“全市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治理机制优势。
常州市委政法委第一时间部署政法系统疫情防控任务,加强统筹协调、调度指挥和物资保障,健全完善值班值守、零报告等制度。常州市各级政法单位发动“三官一律”2000余人进网入格,各级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发动网格员全面投入,全面把牢一线防控关口,5979个基层网格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工作中,常州市应用“疫情防控管理服务平台”,切实提高疫情预测预防和应对处置能力。疫情伊始,迅即启动防疫大数据研判专班,组建360支流调队伍,2128人第一时间开展流调溯源,全力开展大数据碰撞比对、筛查甄别和分析梳理,精准研判阳性病例、密接、次密接等涉疫人员的活动轨迹、接触人员和涉疫场所,快速排查潜在密接者、高风险暴露人员,梳理汇总、研判分析涉疫热点诉求,迅速推送研判结果,精准引领流调溯源。开发“疫情接触人员数据库”,疫情发生24小时内累计追踪到密接927人、次密接1074人,累计推送相关工作数据69.4万条。
常州市依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第一时间将涉疫数据比对信息反馈给各地指挥中心、网格中心和网格员,加强疫情防控管理服务平台实战应用,累计接收涉疫数据9.4万余条,全部推送网格员落地核实,对重点人员数据保持24小时动态清零,实现疫情信息“研判排查—落实管控—采样检测—登记管理”全流程闭环管理。
在强化管控服务、消除涉疫隐患方面,常州市建立市域社会治理常态化“免疫系统”,聚焦平安稳定主责主业,在全市范围接种“管理、打击、服务”三针“社会治理疫苗”,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疫情、阻断疫情,在第一时间发现矛盾、消除隐患,推动实现全市对疫情影响的常态化免疫。全市1.3万名网格员深入社区网格,摸排14天内有疫情中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9273人,排查重点人员2.85万余人,配合处置事项2.82万余件,全市3个中风险地区、9处阳性病例活动场所、56个管控小区和129个参照管控小区全部落实镇(街道)干部、网格员、基层医务工作者、民警、志愿者“五包一”管控措施。